您好!欢迎来到武汉老龄产业网~

手机站

App下载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孝老爱亲 > 孝老爱亲家庭

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典型事迹

所属分类:孝老爱亲家庭 阅读次数:2090 发布时间:2024-08-24

金秋时节,重阳将至,这是登高望远,品糕赏菊的节日,更是尊老爱老的节日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,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。为形成良好的敬老、孝老的社会风尚,牡丹江市妇联发挥“最美家庭”引领示范作用,在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以“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”为主题,将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事迹进行广泛传播,倡导广大家庭树敬老心、做敬老事、行敬老需,使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。

侍奉百岁老人,40年如一彰显孝心

——海林市2021年市最美家庭 石永琴

石永琴与丈夫共同照顾两位百岁老人40多年,丈夫去世后,她一如既往独自扛起家庭重担。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百善孝为先,她的悉心照料和四十年如一的孝心感动着周围的邻里,无一不夸赞。

石永琴20岁时与丈夫结婚,丈夫的家庭很特殊,父母并不是亲生父母,是从小将他拉扯长大的养父养母,对石永琴来说嫁给丈夫的第一天起,她就下定决心像侍奉自己父母一样照顾公婆。然而天不随人愿,丈夫于三年前因病去世了,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了,那时候公公102岁,婆婆96岁,自己60岁的耳顺之年,本该悠闲惬意的安享晚年,却要独自照顾公婆。她白天去给别人做工,晚上回来收拾家务,给公婆换洗衣服,由于早中晚要回家为老人做饭,所以只能做些时间灵活的工作,随时回去照顾老人。有时是帮助清扫公路,有时去菌农家做短工,虽然生活有些艰辛,但她一直坚守着丈夫的遗愿。直到2019年,一直缠绵病榻的公公去世了,去世前她每天守在病床前忙里忙外,打针吃药,擦拭身体,甚至端屎端尿,公公去世时已经102岁。接连的变故,家里只留下了她和婆婆两人,儿子也已成家,儿子心疼母亲常年辛苦,希望母亲带着奶奶一起到家中居住,但是她拒绝了,她想到婆婆年事已高,又常年瘫痪,上下楼梯也不方便,而且更换居住场所,又要重新适应,对老人的身体十分不好,坚持要住在村里的老房子,独自照顾婆婆。她每天忙忙碌碌,但却把婆婆照顾的干干净净的,有好吃的好喝的她都先给婆婆吃。每每家里来了客人,婆婆都泪眼婆娑的向大家夸赞他的好儿媳,街坊邻居也是把石永琴的孝老爱亲事迹传遍村里,让更多的邻里学习。

总有那么一群人,让我们泪流满面,总有一种力量,让无力者有力,让悲观者前行。石永琴40年如一日的细心照料,毫无怨言,从不抱怨,勤勤恳恳照顾两位百岁老人,她用行动诠释着这样一句话“乃知里有孝顺人,至今名号犹芬芳”。

家,爱的港湾

——林口县2021年市最美家庭 卜常玲

卜常玲与丈夫杜国彬不辞辛苦,相扶相携,多年无微不至照料不能自理的老人,孝老爱亲,担当责任。

2004年,卜常玲和丈夫组建了家庭,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,“百善孝为先”时刻都用孝道来衡量自己。日子总是在你幸福的时刻给你考验。2009年婆婆突发脑梗住院,弟媳怀孕8个月,公公身体不好,她白天保证班主任工作,晚上照看孩子,每周五晚上去牡丹江医院和丈夫一起照顾婆婆。给婆婆洗头,擦身,洗内衣裤,床单被罩……周日晚上在坐车返回林口照顾孩子,所有工作都在晚上悄悄地完成。两个月后婆婆病情好转了。但公公因为着急上火一病不起,婆婆刚出院又送公公进医院,他们夫妻二人又四处奔走于公公的检查、治疗。当医生将诊断书拿出来,让我们签字时,我和爱人痛哭不止。肿瘤晚期、三个月......让原本幸福的家人脸上挂满了愁云。只有陪伴最长情,她把公公接回家,细心照顾,每次夜里,公公不舒服,我都会点灯起来陪着,冲点奶粉泡一块饼干。周末带公公一起钓鱼,这样维持了一年半。就在公公去世前一天早上,婆婆摔伤了腿,左膝盖粉碎性骨折,因糖尿病不能手术只能养着。婆婆在床上躺了4个半月,生活不能自理,她和丈夫,弟弟、弟媳轮流照顾,她白天上班就利用中午时间去做饭,晚上下班洗洗涮涮、倒尿桶、擦身、及时换药,无微不至的照顾,让婆婆有了活下去勇气。一家住在60平的房子里,但爱人、女儿、婆婆,一点儿也不觉得小,满满的都是爱。春去秋来,在他们夫妻无微不至的照顾下,婆婆可以在他们的搀扶下行走了。

卜常玲一家人孝顺有爱,平时丈夫参加志愿者服务,奔走在大街小巷,卜常玲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,为传承国学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,学习孝道。夫妻二人参加爱心助学,将爱传递。心中有阳光,就不怕前路布满荆棘,有了幸福的家,工作起来就更有动力。


    点赞

    收藏关注

    星级: